1、认罪认罚需要谅解吗
认罪认罚与获得谅解是不同定义,但获得谅解对认罪认罚从宽处置有积极影响。认罪认罚是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如实供述自己罪行,承认指控的犯罪事实,想同意处罚。而谅解一般指被害人对犯罪嫌疑人表示宽恕、谅解。法律规定,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真诚悔罪,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、赔礼道歉等方法获得被害人谅解,被害人自愿和解的,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。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,在量刑时会予以考虑从宽处罚。在认罪认罚案件中,假如能获得被害人谅解,检察官在提出量刑建议时,一般会将此作为从轻情节考量,法官量刑时也会综合判断,或许会在幅度内给予更轻处罚。所以,认罪认罚虽不强制需要谅解,但谅解是有利原因。
2、认罪认罚需要悔罪吗
认罪认罚从宽规范里,悔罪相当重点。认罪就是嫌疑人、被告人如实交代罪行,认罚不仅仅是同意处罚,还要有悔罪态度。从法律层面讲,悔罪反映出嫌疑人、被告人对自己行为的认知和改过决心。真心悔罪会让认罚更实在,司法机关会把悔罪表现当作从宽处罚依据。像积极退赃、给被害人道歉,都是悔罪表现。如果光认罪认罚却无悔罪之心,可能影响从宽程度,极端状况下没办法获最大幅度从宽。所以,认罪认罚一般得有悔罪相伴,如此才符合规范初衷。
3、认罪认罚需要所有律师在场吗
认罪认罚并不是要所有律师都在场。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自愿认罪认罚签具结书时,有辩护人或值班律师在场就好。法律规定,嫌疑人认罪认罚,在上述律师在场时签字确认具结书。这能保证其充分知道后果后,做源于愿真实的意思表示。强调有辩护人或值班律师其中一方在场即可,旨在保障认罪认罚过程合法有效,维护嫌疑人、被告人合法权益。
在探讨认罪认罚是不是需要谅解时,大家要了解这两者虽有关联,但并不是势必联系。认罪认罚是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对指控的犯罪事实和罪名予以认同,并想同意处罚。而谅解则是被害人一方对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表示的宽恕和原谅。即使没获得被害人谅解,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依旧可以进行认罪认罚,只不过在量刑时,谅解或许会作为从轻情节被考量。那样,假如被害人不想谅解,认罪认罚的程序会遭到什么样的影响?或者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积极争取被害人谅解,对最后判决会有多大用途?若你对此还有疑问,点击网页底部的“立即咨询”按钮,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。